中大迎来特别“新生”!25国42位海外青年侨领来穗研修
九月开学季。9月2日,百年中大迎来了一批特别的“新生”,42位海外青年侨领从美国、德国、新西兰、巴拿马、马来西亚等25个国家专程回国,参加由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广州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办的“侨牵湾区·2025广州市侨联海外青年侨领研修活动”。
在为期5天的研修班期间,他们将在9月3日前往中山纪念堂,在这个见证了1945年广东地区日军签字投降的地方,集体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暨阅兵仪式直播;也将前往广州华侨博物馆,参观“万里同心——海外华侨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特展”,共同感受侨胞与祖国命运与共、万里同心的深厚情怀。
此外,他们还将走进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体验推广赋能中心,天河中央商务区、数字化展厅,小鹏汽车、亿航智能等代表大湾区顶尖水平的项目和企业,实地感受大湾区的创新活力,耀眼风采;走入全新全运场馆提前感受全运氛围,与世界冠军同场切磋竞技……
实践出真知,同窗结情谊
见证百年辉煌,汲取家国力量。42位海外青年侨领中,既有百年侨团、传统侨社的青年骨干,也有商贸、文化等行业社团、名校校友会的优秀代表,背景不同、优势互补。研修班不仅是他们走入粤港澳大湾区,亲身感受祖国发展的契机,也是全世界华人华侨相遇相识、团结共进的平台。
“我们的根不会变,出生是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华人,我们的责任就是架起桥梁。”研修班学员、美国潮商总会副主席兼执行秘书长吴毅引用海伦·凯勒的名言表示,“一个人能做的事情很少,但团结起来我们可以做得非常多。我们希望借此机会了解大湾区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拓展视野,也希望与同班学员建立深厚情谊,激发更多智慧与力量,共同为侨界的发展作出贡献。”
同为研修班学员,中山大学新加坡校友会秘书长余夏梦也有着同样的期待,“今年正好是我入读中山大学15周年,非常感谢有这个机会能够在此时回到母校。此次研修班,很期待与各国侨领在交流学习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也很期待参观广州的企业、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
今年的海外青年研习活动是广州市侨联与中山大学的再度合作。“研习活动不仅为我们打开了解祖国发展现状的窗口,也让我们深入探讨了如何更好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桥梁纽带作用。”作为去年首期研修班的班长,中山大学新加坡校友会会长范颂华也专程来到启动仪式现场分享体会,并引用中大校训勉励“师弟师妹”,“毕业后的我们仍然保留了密切的联系,同学间经常聚会交流,希望大家在研习中求真知、重实践,既追求真知灼见,更胸怀家国天下。”
万里怀家国,处处是故乡
华人华侨,四海同根。“即使在异国他乡,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依旧恒久。”开班当天,广东省作协主席谢有顺教授为全体学员开讲“第一课”,从“人家国一体,以家为核心;情理法一体,以情为核心;儒道释一体,以儒为核心”三个角度解读中华传统文化。
“一切过往积淀成为了我们的传统,融入我们的肌理血脉。”谢有顺说,“中国文化不是一个地理概念,你们有一个更深沉、更永恒、不会被颠覆的故乡,那个故乡叫做‘中国文化’,你们都是把中国文化带在身上的人,你们在哪里,中国就在哪里。”
回首历史,一代代华侨华人心系祖国,情牵桑梓,在广州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迈进新时代,广大海外侨胞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成为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大湾区建设与发展的参与者、执行者和见证者。
广州毗邻港澳、侨缘深厚,是全国重要的侨乡都市,近400万穗籍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归侨侨眷分布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发展,广州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正成为全球华侨华人参与高质量发展建设的圆梦地和首选地。
广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焕清在致辞中表示,海外青年侨领作为充满活力、事业有成、富有家国情怀的年轻一代,既是祖籍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我们加快建设新时代枢纽型侨都,着力打造南粤侨创基地增城侨梦苑、欧美同学会、生物医药海归小镇等创新创业平台载体,举办中国侨商投资大会、侨助高质量发展行动、‘粤贸全球 穗链五洲’、华人文化艺术节等重大侨务盛会,引领广大海外侨胞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机遇。”
在启动仪式上,作为活动主办单位之一,广州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卞勇向学员授旗,他表示,广州侨联正用心用情涵养一批心系祖国、融通中外,崭露头角、充满活力的海外青年力量,“把青年侨领请到湾区来”——“牵手湾区、联通四海、向新而行、智创未来”正是研修活动举办的初心和意义。
南方+记者 郑慧梓
通讯员 穗侨宣股票配资广东
富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